课程建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学科研>课程建设 > 详细内容

传承百年传统 彰显文化特色

——名校长工作室跟岗学习侧记

来源:原创作者:更新时间:2017年04月01日 浏览次数: 【字体:

 

6月13至14日,名校一班102工作室刘克风、郑飞卡、叶长青、吴培深等4名学员,在童宏保老师的召集下,经熊少严、邹燕平两位导师的安排引领,来到协和中学开展了两天的跟岗学习。

本次学习的主要内容:一是聆听实践导师协和中学校长邹燕平长达2个小时的“构建协和生态文化,打造南粤特色名校主题讲座。二是参观、考察了协和中学体现“生态文化”理念的美丽校园。三是市名专家培养对象郭永锋老师做了题为十年绿一校,生态显成效”的生态式、节约型、智能化校园建设介绍。四是协和中学党委书记曹城峰做了关于学校制度建设的讲座。五是理论导师熊少严所长的点评。六是互动、交流、讨论。

本次跟岗学习,内容充实,收获不浅,特别是在学校文化建设问题上,我们有了许多新感悟。协和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历经沧桑,曾是教会学校、女子中学、市立师范学校,转制为高级中学是最近十年的历史。实践导师邹燕平校长有着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经过百年沉淀,不断传承、创新,协和中学现在形成了“和”文化体系,以“协力和衷,作育英才”为办学理念,沿着生态、节约与智能化的思路,创建了协和现在的生态美丽校园,形成了和谐的人际环境,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效益。通过听讲座和现场考察学习,我们看到了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清晰的思路,邹校长的许多实践经验,让我们收到启迪。熊少严所长就邹校长的讲座和协和中学的文化建设过程与成果作了理论点评。熊所认为:“校长应该是学校理念、价值观的引导者,更多的是要思考学校文化建设与发展方向问题,由学校中层干部负责去将具体工作抓实施落实。学校文化是培育出来的,协和中学有教会学校、师范学校文化源头,慢慢发展形成了现在的“和”文化体系。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校长要善于发现,当下的要继承。文化建设也体现校长个性,校长的性格往往就是学校的性格,校长要克制自己不良的性格,而工作场景中体现出来的校长性格将会影响学校,成为学校文化的元素。邹校的亲和力,是协和中学形成和谐氛围的元素。协和中学水的处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渗透在细节中。协和中学还将历史沉淀与现代元素的结合的较好。协和中学不随意做标语,而是在工作学习的环境中表现出以人为本,显示学校文化的大气、内涵。关于协和中学的扁平化管理问题,有利也有弊,大家注意扬长避短。协和中学选择从水资源改造入手引发到生态校园、生态教育。从协和的文化建设案例中,我们看到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从顶层去思考、设计、发现、培育。校长要站在顶层思考,要超越自己的思维固化模式,要进入学习化状态和研究化状态。学校走的路要与校长的兴趣爱好相关联,校长多看书拓展思维,协和原校长蔡校读很多哲学类的书,不能只看急功近利的书,协和两个校长都很有水平。”此外,在学校的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德育心育、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邹校长也和大家进行了交流、讨论。最后,两位导师就工作室的下一阶段工作做出了安排及要求。

 

 

[打印文章] [收藏本页]